观“数字化课堂,实验型教学”有感
潘院培育站第一次培训活动感言----破茧成蝶
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 吴丽丽
有幸成为潘院培育站第5期的学员,今日参加了第1次培训,颇受触动。初次参与我已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温暖的人文情怀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全程三个小时干货满满,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着。蒋校主持了沙龙座谈会,从往期培育站成员和蒋校的互动发言中,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光芒,那是一种拼尽全力后破茧成蝶的美丽,是历经千帆获得的成长使之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这光芒照耀着我,指引着我,让我对这次培育站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愿自己也能收获成长。
潘院的发言,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让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思考: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的活动,是再创造的活动。数学是演绎的,严谨的,但学习数学的过程可以是生动的,活泼的。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数学活动,数学游戏等形式串接课堂,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体验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思维。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在不同类型的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在不同的方面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学期执教四年级数学,我初步确立了微型课题:《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学生数学表达与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还想请教潘院是否有研究价值?微型课题研究一直是我的短板,希望能在潘院和导师组的指引下对这方面有新的认识,能够确立合适的主题,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案例丰富研究过程,有所收获。
潘院还跟我们分享了培训计划,本期的培训主题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解读 。让我们通过培训形成以下专业化教材解读的三个视角:1.体系结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2.更高观点视角,理解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3.数学思想视角:理解教学内容的研究方法。作为数学教师,从专业化的角度解读教材,读懂教材的编写结构,活动背后的设计意图,以及 基于教材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些都是基本功,是我们要好好修炼的基本技能。培育站的培训安排是对我们日常教学来说很实用的。
看了培育站的培训安排,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日常备课,上课等工作,比如每周完成四个一:提一个教学问题,呈现一个结构化板书,进行一次在线读书交流,一次研训心得分享。但我相信,只要能坚持去做,我们定会在磨砺中成长。美好的培育站之旅,加油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