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专题培训
首页 >> 研训在线 >> 专题培训 >> 文章内容
成长论坛(七)——话说《孟河医派文化》
主讲人:程协润 时间:10月21日
 
作者:雷琴华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0日 19:50:51
 

44万多字《孟河医派文化》一书是我在20121月编写印刷出版的,当时有我个人出资印了1500本,在上半年中就基本上都赠送掉了。后来高炎来孟河任党委书记后,知道我编写了一本《孟河医派文化》的书,他问我要了一本看看后,就叫时任党委的宣传委员来做我工作,把电子版贡献出来,有镇政府出钱去加印1000本书,(我不知道政府加印的1000本书赠送完了没有),后来,等正式加印时我自己又掏钱加印了600本书,二次一共印了3100本书。这几年来,我加印的600本书,就这样今天你要一本书,明天他要一本书,基本快赠送完了,如果有人急需观看《孟河医派文化》的书,可以与我联系,我一定想办法为他搞到这一本书。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老中医》,是以孟河费马巢丁四大医派行医中的一些轶事为原型,通过在上海滩上行医翁泉海(民国年间丁甘仁)老中医为代表,将这一孟河医派的儒医作风与精神,逐一反映与表达出来,并通过十多个治病救人的事例,使中华民族的国粹文化得到了进一些的弘扬与传承,更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孟河医派是近4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学派,以其高深的学术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而他们所培育的后继门人,桃李天下,是这个时期乃至当今的中医名家和医林骨干,学术相传,至今未衰。《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伯雄师古而不泥古,他说:“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劝诫人们“古人立方,不过昭示大法”,要灵活运用,不可泥古不化,“方能得古人之意”,确是击中时弊中肯之言。立法以和缓为宗,制方用药,戒偏戒杂,寓神奇于平淡,从不矜奇炫异,生平对慢性病有深刻的阐述,是近代治虚劳专家。费伯雄孙费绳甫、费哲甫亦系名家,费绳甫以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费氏裔孙有费子彬、费益人、费赞臣,皆闻名于世。 世人称马培之(18201903)“以外科见长而由内科成名”。在外科上,他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用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施治的整体思想。赴京为慈禧太后治疾著效,称他“脉理精细”,“能述病源”,“所拟医方甚佳”,“外来医生以马文植为最”,慈禧太后御赐“务存精要”匾额。所著《卜科传薪集》,是我国近百年来甚受欢迎的外科临证专书。传人有马伯藩、丁泽周、巢渭芳、邓星伯、王询刍、周企棠、贺季等,均著声乡里或播名全国 巢氏著名者有上海巢峻(18431909),字崇山,晚号卧猿老人。初在家孟河行医,后在沪悬壶近50年,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于肠痈所施刀针手法,多有独到之处,以行医广泛而著称,为同治、光绪年间沪上名医。从学者有贝颂美、陶佐卿、汪剑秋、刘俊丞、黄晓初等人,其子风初、侄松(名浚)亦世其业。巢渭芳为巢氏又一名医,世居孟河,精内科尤长于时病。认为“治时病贵在不失时机,尤须审证求因、药有专任。片面求稳每致贻患,一味求全反将掣肘,皆不足取法”。确有卓见。丁甘仁在医术上能继承孟河前辈,不拘一格、广采众长的治学精神,在治外感热病上,融会“伤寒”、“温病”两大学说;对内科杂病,不执一家之见,不以经方、时方划界,因人制宜;在外症处理上,从整体出发,把内科用药与外科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善用和胃健脾之剂,还常以益气托毒、助阳托毒等方法,使正气充足,发挥扶正托邪的作用。对中西医药的认识比较客观辨证,认为:“医为仁术,择善而从,不分畛域。”并说:“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其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既继承发扬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更造就了899名中医人才,如陈存仁、王慎轩、朱治安、许半龙、秦伯末、程门雪、沈石顽、张赞臣、严苍山、章次公、黄文东等,均为一代名医。其子丁仲英,孙丁济万、丁济民、丁济华、丁济南等均秉承家业,传代后世。孙中山曾赠“博施济众”匾额于他,以颂其医德。

中的华中医药学是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和不断地总结经验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孟河四家医集》是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孟河医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风格和临床经验的医著,集中反映了其孜孜不倦地学医、行医、传医精神,自始至终身体力行“大医精诚”之风,在学有所成之后,他们不仅充分发挥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贤们的特长,又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和风格,终成一代宗师巨匠,德扬海内,业著杏林,医技精湛,桃李成圃。“医灯续焰先哲创业,杏林泰斗后代师表”。

孟河医派文化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孟河四大医家费马巢丁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风格与临床经验和医案医著,集中地反映了其孜孜不倦地拜医、学医、行医、传医和创新中医学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了 “小小医人,大医精诚”的精神。孟河四大医家不仅充分发挥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贤们的特长,又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逐步形成了代表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孟河医派文化,终成了一代代宗师巨匠,德扬海内,业著杏林,医技精湛,桃李成圃。真正体现了“医灯续焰先哲创业,杏林泰斗后代师表”,的最高意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