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统编小学语文关于习作单元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习作单元的理解,有助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为什么编排习作单元
创新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
统编教科书除了在阅读单元有序地安排习作训练,第二、三学段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序列,有计划地编排了8个习作单元,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这样的编排无疑加强了习作在教科书中的份量,将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
习作单元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习作单元自成体系,具有整体性特点。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更多要求,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儿童的生活,便于学生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
八个习作单元都包括哪些内容
习作单元教学建议
1)关于旁批:旁批只是针对局部的或某一点内容,针对精彩的、表达上有特点的、有启发或者有疑问的词句段,一般不对内容的体会、感受作批注。主要分两类:一是直接点出习作的知识与方法;二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教科书选编的两篇例文,在选取材料、表达方法、目标与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两篇例文功能的区分:第一篇习作例文旁批侧重点评;第二篇习作例文侧重引导学生对训练点的体会,如果有特别精彩的或者与第一篇习作例文表达上有明显不同的,提出二、三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空白处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批注。
习作单元的略读课文:教科书选编的例文与略读课文编排方式不同,承担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当成略读课文教学。
习作单元教学强调整体性:习作指导需要有一个修正的过程,要建立精读、交流平台、小练笔、习作例文与大习作之间的联合体。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已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习作例文要为大作文服务,这一点要清楚,习作单元所有的着力点、落脚点都在大作文上,能够一步步往前推进,但不是层层递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分步骤,把每个步骤的任务弄清楚了,就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习作单元教学可以关注8个字:各项内容,环环相扣。
习作教学倡导由读到写,在阅读中感受、学习表达的方法。学生在阅读单元中已经初步了解到写人记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记事的作文也写过,如三上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学习作单元,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已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对中年级学生,能写清楚就非常了不起了,不要拔高要求。中年级记事,最基本的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是把过程写清楚。
教学习作单元一定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势,思想上首先能够认识到,跟阅读单元的习作教学要求不同。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各项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
4)习作单元的教学切入点:习作单元的教学,重视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打开学生习作思路作为指导思想;以“三个入手”为原则,即从题材(内容)入手,从生活入手,从兴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