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过程中,“观”是基础。“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观课时,至少有这样一些事情必须做:
第一, 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二, 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三, 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第四, 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定量定性分析,同时跟进自己的整改意见。
附:课堂教学观察主题(仅供参考,各组在观课前要与授课教师协商确定)
1. 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观察或测量?
2.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科学、明确,落实措施是否得力、有效?
3.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准备任务∕方式∕程度)?结果怎样?
4.设计了哪些有层次、有梯度、有思维含量的自学问题?结果怎样?
5. 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长?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独立思考/记笔记/阅读/练习)?
6. 对自学进行哪些过程管理、方法指导和适时评价,确保学生初步完成了自学目标任务?
7. 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了哪些过程管理、方法指导和适时评价,?结果怎样?
8.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指向目标的达成?时间、效果如何?
9.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课前观察∕关注时事∕例题解析∕实践活动等)?结果怎样?
10.如何设计小组展示?怎样体现追问及时,点拨到位;怎样引导非展示组认真倾听,确保小组之间形成思维互动?
11.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学发言?倾听时有哪些辅助的行为
(记笔记/查阅相关资源/回应)?
12. 设计了哪些学生活动?效果如何?
13. 创设了哪些真实性、趣味性、情感性的教学情境?效果如何?
14. 能否面向绝大多数学生提出问题?提问的时机是否合理有效?
15.学生是否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所占比例有多大?
16.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锻炼与提高?
17. 是否能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使用是否科学、合理、高效
18. 能否从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包括情景案例、例题、练习等)?
19.教师是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的?是如何应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课堂表现的
(积极听课/不听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不思考不回答问题,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
回答完整正确/回答不完整不正确)?
20.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是怎样的?
21. 教师对问题、活动设计是否有创意?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22. 教师的启发点拨是否有独到之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23. 通过哪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4. 检查学习目标达成所采取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25. 当堂检测怎样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6. 如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
27. 目标落实是否到位,如何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观 课 量 表:
请思考:(根据观课主题,就题论题,不能面面俱到)
1. 授课教师为什么这样教?
2.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样教?
3.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哪些调整合改变?
4、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