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班主任的九大问题破解》读书心得
葛倩
在搜索班主任相关的书籍时,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青年”、“问题破解”,实在是太符合现阶段的需求了!作为一名新入职场的青年教师,而且还担任了班主任一职,一学期下来,实在是让人有些手忙脚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迫不及待地拜读了卓月琴老师的这本著作,果然收获颇丰。
全书一共讨论了九大问题,分别是“班主任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班主任怎样摆正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刚柔相济’”、“班主任怎样应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如何教育‘问题学生’”、“班主任怎样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班主任如何与任课教师交往”、“班主任怎样纾解心理压力”、“班主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每一个问题又都分为“现象审视”、“问题诊断”、“理论引导”、“案例研究”、“实践检验”、“学材链接”六个模块,层层剖析。以情境问题导入、以诊断分析切入,以理论诠释支撑、以案例呈现支持,以实践作业检验、以文献提供补充,从表象说到本质、从实践说到理论、从个案说到规律。尤其是一个个生动、真实、充满教育意义的德育案例蕴含了先进的德育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有效的教育实践。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让我在一个个的德育案例中受益匪浅。
在书中这些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无事不管的“保姆”,学生不领情也根本不佩服;整天摆着“阎王脸”,学生只是因害怕而服从;笑呵呵想和学生打好关系,却发现这样压根管不住学生。现代教育赋予班主任相当丰富的角色内涵: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面对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学生出现问题,是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处理班级事务,则是管理者。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角色的内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班主任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所有这些定位,可归结为一点:班主任应是一个有思想的实践者,班主任的一切工作从“动”开始——动脑、动嘴、动手、动腿。扮演好班主任角色,贵在主动:不被问题牵着鼻子。
二、要摆正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教育和教学从来不是孤立、分裂的。任何教学行为,总是包含着教育性。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班主任需要从理论中找启示,用理论来“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用“反思”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班主任管理需要“刚柔相济”。班级日常管理是常规性工作,虽繁复琐碎,但事无巨细,班主任须为此付出很多精力。事非经过不知难,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何时用“刚”(施以纪律),何时用“柔”(施以奖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主“探索”。
四、 “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 一是把握本质,灵活变通。在实践中,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变通使用奖励方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多样的奖励形式。同时,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凸显奖励功能。真正有价值的奖励,既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充分尊重,又能使学生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努力。二是且行且思,注重长效。任何一种奖励手段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很可能从一个角度看凸显的是优势,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恰恰呈现了它的劣势。所以,在奖励手段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关注其实际成效,及时调整、更新奖励方法。其实,正如“教”是为了“不教”一样,在更高的意义上说,“奖”也是为了“不奖”,“不奖”或许是激励的终极目的。
卓月琴老师强调:“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发觉、被关注,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有效。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关注教育细节,善于发现细节,更重要的是要抓住细节,从小事做起,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此探寻教育真谛,创生教育智慧。”
我知道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充满挑战,让我们任重道远,求索而前吧。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那就是“多一点投入、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反思、多一点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