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中心小学2018年度“cheng”文化背景下的校本培训计划
【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将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全面达成为目标,深入践行“cheng”文化,以“创优”的过程价值为基础和新的起点,凝练志气、一鼓作气、寻求突破,精心打造“成长课堂”和“成长论坛”,内提底蕴、外显活力,聚力打造教师梯队、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成事中成凝练具有“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精神的孟小师生群体特质。
【具体工作与措施】
1、课程顶层思想逐层渗透与转化,确保各级课程稳步实施。
依托“成长论坛”向各层面教师引领和解读《“cheng”课程框架体系》,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并逐步落实和转化到日常教育实践之中;另一方面由学科责任人牵头,组织备课组长再次完善《语数外、综合学科课程建设方案》,并在学科组内细致分解,化到日常;同时规范有序地开展好校本课程及学校主题活动性课程,加强课程实施前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和实施后的成果积累与评价反思,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
节点事件:(1)修订《四大学科课程建设方案》,迎接市教研室对我校课程调研(3月份);(2)开辟校园网(内网)专栏,创建各学科课程资源库(3月);(3)“cheng”文化校本课程教材实践组在实践中反思提炼、完善框架、充实内容;(4)期末组织“‘cheng’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展评”。
2、在学习、研究、竞赛中深度打造“成长课堂”。
围绕《孟小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方案》策划两字(日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演讲、微课制作、说课、上课、评课竞赛。全体教师系统学习、领会、内化《课堂转型方案》并化于日常,在家常课、研究课中有效落实,带着课题、带着《方案》践行“成长课堂”,着力体现“cheng”课程特质,将课程的核心思想转化为相应的“话语系统”,逐步化到课堂、化到学生。
节点事件:(1)期初课堂普查(3月份);(2)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每月开展一项比赛);(3)每周两字练习与展示,期末两字评比(过程评分60%+期末评分40%,评出一二三等奖)。
3、做亮成长论坛,拓宽研训渠道,着力体现主题性、系列化。
注重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层次性、多元化、师本化,坚持“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策略,拓展其外延,一方面对外邀请市区教研员、名师、中医专家等来校作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校内吸引特长教师、特色教师、有特长的家长、特长学生走进讲坛, 扎实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全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节点事件:(1)自主申报“成长论坛”培训菜单主题;(2)每月举行一次“成长论坛”。
4、规范研究节律,将研究落地,大力推进各级课题研究。
学校统领性课题《传承孟河医派精神,构建学校cheng文化的实践研究》及四大学科组子课题由各级责任人领衔,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组特色展示活动有机整合,切实加强研究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过程资料的整理与积累,加强研究的前移后续,做到课题研究网络化,课题成果显性化。
节点事件:(1)四大学科组各自承担一次校级主课题推进研究展示活动;(2)期末开展四大学科组课题研究成果汇报(6月份)。
5、规范常规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反馈评价,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以“月考核常规调研”为主要抓手,清晰规范与要求,从教研组到备课组到每一位教师分层严格执行,坚持每月一调研、一反思、一评价、一反馈,把住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底线,基于问题,持续改进。同时,重点关照毕业班教学的动态,通过个别指导、学困生跟踪、阶段调研、家长会、教学研讨会等,提高毕业班师生教学的激情,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节点事件:(1)每月一次教学常规调研与考核;(2)召开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毕业班学生家长会(3月底)。
6、加强各类社团的日常管理,以赛促练,体艺科技工作再上台阶。
田径队、篮球队、科技航模社团、书法社团、书画社团等要进一步拓宽思路,走出去、请进来,提升眼界、提高标准、集聚动力;组建“跆拳道”、“武术”等新社团,同时要进一步严格规范计划性、训练的日常性、成果的显性化,把准时间节点,提前策划、科学训练、化到日常,以赛促练、以赛促提升、以赛促成果的转化。
节点事件:(1)各类社团参加竞赛出成绩(见综合学科工作计划)。
7、抓师德、树师魂。
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召开“区镇两级师德模范、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举行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争当孟小名医式好教师”主题演讲比赛;10、11月结合“成长论坛”组织优秀教师成长报告会;每月召开“规范教学行为,推进‘减负增效’”专题会议,明确教育教学规范标准,加强过程监督、考评与反馈,树立“学生立场”,让“博爱”、“诚信”成为孟小教师之魂,一系列举措丰厚教师的育人情
附:
孟小“成长论坛”暨校本培训安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校级“成长论坛”安排:
【注】每月第一周为教师例会、第二和第四周安排“成长论坛”,每月“成长论坛”的主讲者原则上1次是市区专家、1次是校内骨干教师,各行政、责任人需从教师的需求、主讲的领域、培训的形式上作全面思考,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切实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训对象 | 主持人 |
三月份 | 安全教育 |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 | 高 锋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队伍建设 | 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研究与工作的有效性 | 万荣庆 | 全体教师 | 张思月 | |
论文撰写 | 教师如何写教育教学论文 | 孙建顺 | 全体教师 | 谢双跃 | |
四月份 | 规范管理 | 三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高 锋 | 全体教师 | 王晴晴 |
信息技术 | 教学微视频制作 | 黄 炎 | 全体教师 | 张双莉 | |
健康养生 | 孟河医派健康养生 | 郑光耀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
五月份 | 规范管理 | 四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林中坤 | 全体教师 | 张思月 |
教学研究 | 教师如何做研究(小课题研究) | 孙建顺 | 全体教师 | 汤志刚 | |
智慧分享 | 青年教师学习与研究心得交流 | 王晴晴等 | 全体教师 | 刘 妍 | |
六月份 | 规范管理 | 五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雷红霞 | 全体教师 | 张双莉 |
课程建设 | 语数外学科课程建设情况展评 | 张双莉 张思月 王晴晴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
课程建设 | 音体美科学学科课程建设展评 | 肖杨 汤志刚 谢双跃 徐翼飞 | 全体教师 | 王晴晴 |
二、班主任“成长论坛”安排:
【注】邱教导协同年级组长从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需求、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策划“成长论坛”,原则上每月第三周为“班主任论坛”(也可根据需求作相应调整),可以聘请专家、校内经验分享等结合起来。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主持人 |
三月份 | 班主任工作研究 | 《孟小班主任工作守正出新的思考与实践》----研学 | 吴美云 | 邱瑶 |
四月份 | 班主任工作研究 | 《孟小班主任工作守正出新的思考与实践》----实践 | 班主任代表 吴美云 | 邱瑶 |
五月份 | 班主任工作研究 | 《孟小班主任工作守正出新的思考与实践》----感悟分享 | 班主任代表 吴美云 | 邱瑶 |
六月份 | 班主任工作研究 | 《孟小班主任工作守正出新的思考与实践》----论文交流 | 优秀班主任 | 邱瑶 |
三、学科组“成长论坛”安排:
【注】学科组“成长论坛”由各学科责任人会同分管行政、备课组长制定,每月安排一次,大家应围绕学科课程建设优化、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基本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作长程思考与策划,学期内的内容要做到主题性、系列性、持续性,杜绝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学期下来什么收获也没有。
1、语文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三月份 | 理论导读 |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 | 张双莉 | 语文老师 | 刘妍 |
讲座 | 粉笔字书写讲座 | 潘云霞 | 语文老师 | 潘琴花 | |
四月份 | 上课评课 | 课堂教学策略指导1 | 薛辉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读书交流 |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 | 张亚昕 | 语文老师 | 戴妤婷 | |
五月份 | 技能培训 | 经典美文朗诵培训 | 魏芬 | 语文老师和部分学生 | |
毕业复习指导 | 课堂教学策略指导2 | 薛辉 | 语文老师 | 丁亚琴 | |
六月份 | 上课评课 | 课堂教学策略指导3 | 任丽芳 | 语文老师 | 屈彩霞 |
沙龙 | 教师读书心得交流 | 骨干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2、数学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三月份 | 课程建设 | 学科课程建设 | 陈建伟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四月份 | 课堂转型 | 数学课型范式的策略研究 | 周志华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五月份 | 课堂转型 | 数学课型范式的策略研究 | 周志华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六月份 | 课型研究 | “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张思月 | 全体数学老师 | 雷红霞 |
3、英语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三月份 | 沙龙 | 《小学英语课堂观课与评课的视角》 | 王晴晴 | 全体英语教师 | 沈婷婷 |
四月份 | 讲座 | 《基于意义协商的小学英语课文呈现环节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 史群 | 全体英语教师 | 王晴晴 |
五月份 | 讲座 |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的方法》 | 季佳娴 | 全体英语教师 | 杨洁 |
六月份 | 沙龙 |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打磨中成长” | 杨洁 | 全体英语教师 | 王晴晴 |
4、综合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三月份 | 教师基本功与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青年教师基本功与课堂转型 | 周文雅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谢双跃 |
学科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 | 课程建设和评价实施研讨 | 邱瑶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肖杨 | |
四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建设优化 | 车言宁 (市美术教研员) | 美术专兼职教师+其他学科老师 | 谢双跃 |
学科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 | 读书沙龙:课堂转型与观课评课(一) | 谢双跃 | 综合组全体成员+美术兼职教师 | 徐翼飞 | |
五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蒲公英”乡村少年宫 科技航模社团活动 | 徐翼飞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汤志刚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体育课堂转型与体育课程建设 | 汤志刚 | 综合组全体成员+体育兼职教师 | 周建新 | |
六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蒲公英”乡村少年宫 音乐社团活动 | 肖杨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邱瑶 |
学科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 | 读书沙龙:课堂转型与观课评课(二) | 徐翼飞 | 综合组全体成员+科学兼职教师 | 谢双跃 |
2018.2
孟小“成长论坛”暨校本培训安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一、校级“成长论坛”安排:
【注】每月第一周为教师例会、第二和第四周安排“成长论坛”,每月“成长论坛”的主讲者原则上1次是市区专家、1次是校内骨干教师,各行政、责任人需从教师的需求、主讲的领域、培训的形式上作全面思考,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切实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 间 | 类 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训对象 | 主持人 |
九月份 | 信息技术 | 教学微视频制作 | 黄 炎 | 全体教师 | 雷琴华 |
师德师风 |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使命 | 肖 杨 | 全体教师 | 邱 瑶 | |
课题管理 | 微型课题的认证 | 薛 辉 | 全体教师 | 雷琴华 | |
教学研究 | 如何做教学设计 | 张丽娟 | 全体教师 | 雷琴华 | |
课程开发 | cheng文化校本课程课例研究 | 吴美云 | 课程编写组成员 | 邱 瑶 | |
十月份 | 规范管理 | 九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高 锋 | 全体教师 | 王晴晴 |
课题研究 | 微型课题的设计与纠错 | 孙建顺 | 全体教师 | 雷琴华 | |
队伍建设 | 人生境界从何处提升 | 任丽芳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
课程开发 | cheng文化校本课程课例研究 | 吴美云 | 课程编写组成员 | 邱 瑶 | |
十一月份 | 规范管理 | 十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林中坤 | 全体教师 | 刘 妍 |
教学研究 | 小学数学试卷命制的新趋势 | 雷红霞 | 全体教师 | 张思月 | |
师德师风 | 爱与责任,做一名优秀的孟小名医式好教师 | 邱 瑶 | 全体教师 | 肖 杨 | |
课程开发 | cheng文化校本课程课例研究 | 吴美云 | 课程编写组成员 | 邱 瑶 | |
十二月份 | 规范管理 | 十一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高 锋 | 全体教师 | 王晴晴 |
队伍建设 | 教师专业成长的10个关键词 | 王晴晴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
学术沙龙 | 青年教师主题沙龙 | 青年教师 | 全体教师 | 雷琴华 | |
课程开发 | cheng文化校本课程课例研究 | 吴美云 | 课程编写组成员 | 邱 瑶 | |
一月份 | 规范管理 | 十二月份教育教学调研情况反馈 | 高 锋 | 全体教师 | 王晴晴 |
情趣团队 | 光影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美 | 张思月 | 全体教师 | 肖 杨 | |
教学研究 | 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 雷琴华 | 全体教师 | 林中坤 | |
课程开发 | cheng文化校本课程课例研究 | 吴美云 | 课程编写组成员 | 邱 瑶 |
二、班主任“成长论坛”安排:
【注】邱教导协同年级组长从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需求、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策划“成长论坛”,原则上每月第三周为“班主任论坛”(也可根据需求作相应调整),可以聘请专家、校内经验分享等结合起来。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主持人 |
十月份 | 中队辅导员工作研究 | 《少先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研学 | 大、中队辅导员 | 邱瑶 |
十一月份 | 中队辅导员工作研究 | 《少先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实践 | 大、中队辅导员 (张双莉观摩) | 邱瑶 |
十二月份 | 中队辅导员工作研究 | 《少先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实践、感悟分享 | 大、中队辅导员 (刘妍观摩) | 邱瑶 |
一月份 | 中队辅导员工作研究 | 《中队建设的研究》 ----论文交流 | 大、中队辅导员 | 邱瑶 |
三、学科组“成长论坛”安排:
【注】学科组“成长论坛”由各学科责任人会同分管行政、备课组长制定,每月安排一次,大家应围绕学科课程建设优化、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基本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作长程思考与策划,学期内的内容要做到主题性、系列性、持续性,杜绝东一榔头西一棒,一学期下来什么收获也没有。
1、语文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九月份 | 理论导读 | 新课程标准解读 | 张双莉 | 语文老师 | 刘妍 |
读书交流 |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 张双莉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
十月份 | 研究性学习展示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刘妍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读书交流 | 小学语文关键问题指导 | 雷琴华 | 语文老师 | 张亚昕 | |
十一月份 | 研究性学习展示 |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 潘琴花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研究性学习展示 | 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 张亚昕 | 语文老师 | 戴妤婷 | |
十二月份 | 读书沙龙 | 小学语文关键能力探究 | 青年教师 | 语文老师 | 雷琴华 |
沙龙 | 教师论文撰写交流 | 骨干 | 语文老师 | 张双莉 | |
一月份 | 沙龙 | 各年级复习策略研究 | 各学段代表 | 语文老师 | 林中坤 |
2、数学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九月份 | 课程建设 | 学科课程建设 | 万荣庆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十月份 | 课堂转型 | 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 万荣庆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十一月份 | 课堂转型 | 数学课型范式的策略研究 | 万荣庆 | 全体数学老师 | 张思月 |
十二月份 | 课型研究 | “数与代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张思月 | 全体数学老师 | 雷红霞 |
3、英语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九月份 | 沙龙 | 《小学英语课堂观课与评课的视角》 | 王晴晴 | 全体英语教师 | 沈婷婷 |
十月份 | 讲座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 杨洁 | 全体英语教师 | 王晴晴 |
十一 月份 | 讲座 |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的方法》 | 史群 | 全体英语教师 | 杨洁 |
十二 月份 | 沙龙 |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打磨中成长” | 何琳苏 | 全体英语教师 | 王晴晴 |
4、综合学科组
时 间 | 类别 | 培训主题 | 主讲人 | 培 训 对 象 | 主持人 |
九月份 | 教师基本功(一) | 即兴演讲 | 邱瑶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肖杨 |
教师基本功(二) | 说课 | 谢双跃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唐舒 | |
十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 | 读书沙龙:课堂转型与观课评课(一) | 徐翼飞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朱洋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建设优化 | 唐舒 | 美术专兼职教师+其他学科老师 | 谢双跃 | |
十一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读书沙龙:积极语言(一) | 邵爱萍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汤志刚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体育课堂转型与体育课程建设 | 汤志刚 | 综合组全体成员+体育兼职教师 | 周建新 | |
十二月份 | 学科课程建设优化 | 读书沙龙:《积极语言》(二) | 肖杨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邱瑶 |
学科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 | 读书沙龙:课堂转型与观课评课(二) | 朱洋 | 综合组全体成员+科学兼职教师 | 徐翼飞 |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