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责任落实
首页 >> 平安校园 >> 责任落实 >> 文章内容
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林中坤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15:30:24
 

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一、宣传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中,利用故事、游戏和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常识、生理卫生知识和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篮球架等。

二、指导科学训练,注重安全保护。教师应多做示范动作,耐心指导学生进行规范训练,让学生掌握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特别在指导学生进行铅球、垒球等投掷运动时,要加强组织、严格纪律、认真保护。

三、精心组织教学,增强规程意识。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努力消除体育活动中的自由涣散、追逐打闹的现象。

四、相互密切合作,开展个性化活动。体育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新动向。要建立课前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五、场地设施安全卫生,适合学生实际状况。体育活动选择的场地和所需器材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和设置警戒标志,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运动秩序和规则。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体育设施必须安装牢固,消除隐患。

 六、规范着装管理,禁带危险物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衣着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七、及时报告,妥善处理意外伤害。在体育活动中,万一师生发生意外伤害事件,要及时上报校长室,联系校医或医院专业人员科学救治。瞒报、谎报或拖延上报的,一切后果自负。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