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责任落实
首页 >> 平安校园 >> 责任落实 >> 文章内容
孟河中心小学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办法和工作职责
 
作者:林中坤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4日 15:00:34
 

孟河中心小学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办法

20233月修订)

为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危机事件,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网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孟河中心小学心理咨询室决定建立心理委员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防护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为进一步规范班级心理委员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和确定

(一)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要求: 1)对心理学有基本的认识;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在同学中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4)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6)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

依据“个人自愿、班级推荐、班主任考察、入职培训”的原则和程序产生。班主任在全面考察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与本班任课老师商量后,各班配备1名男生心理委员和1名女生心理委员。

选拔标准如下:

1)品学兼优,学习成绩良好;

2)热爱心理学知识,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有敬业奉献与服务意识;

3)遵守记律,团结同学,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本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做到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在班级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威信;

 7)发挥哨点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8)能够切实协助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室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9)能够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密原则。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要求:

1)班级心理委员自愿在班级开展朋辈咨询、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2)班级心理委员必须性格开朗,热心助人,有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奉献,在班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一般情况下,班级心理委员不做经常性调整,特殊情况在班级班干部候选人中择优推荐,心理咨询室进行相关培训后方可确定为正式班级心理委员。

二、心理委员的职责

班级心理委员(心灵使者、阳光使者)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是桥

梁,是润滑剂,连接着学校,滋润着同学,是我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遵循职业道德。班级心理委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与学校心理咨询室签订保密协议。由于班级心理委员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在具体工作上有别其他班干部,因此心理委员必须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

心理委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保密,对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若涉及自杀、伤人或自伤、伤人等特殊情况需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及时沟通。

具体做到:

①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戚、朋友、长辈等泄露,特殊情况可向心理咨询老师请教;

②对同学的心理保密,不得将同学的心理情况告知其他同学;

③不宣传有关个人心理隐私的资料;

④协助心理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不打听与工作无关的事。

2.班级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学生心理变化动态。观察记录的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心理晴雨表》,不夸大、不引申,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而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并按时上交《心理晴雨表》。

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向班主任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分两种:一是口头汇报;二是书面汇报。汇报工作包括:①本班同学对心理知识的需求;②本班同学的心理动向;③最近发生的同学心理问题;④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3.积极参加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等培训。

4.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协助班主任及时处理同学中的各类心理问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参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精神支持和安全监护工作。

5.班级心理委员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积极主动帮助。

6.能够与老师、同学保护良好的沟通。

7.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三、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

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和常规培训。

1.班级心理委员入职培训是指心理委员在行使心理委员职责前必须接受的心理专业培训。具体培训方案由心理咨询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基本知识; 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3)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4)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基本知识; (5)《心理晴雨表》的填写。

2.班级心理委员的常规培训是指心理咨询室根据工作需要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需求,在班级心理委员在岗期间组织的不定期业务培训。一般每学期开展2-3次。

班级心理委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相关业务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班级同学服务。

3.班级心理委员要做好心理培训记录,详细记录每次入职培训和常规培训的内容、自己的感想,记录完毕后要接受随即抽查。

四、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定期报告。每两周向班主任报送《心理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对本班同学的近两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各班心理委员将《心理晴雨表》填写后按时上交给班主任,其中特别注意《心理晴雨表》的保密工作。

2.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心理咨询室报告,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广播、校园心理小报 )、班级心理主题班会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配合心理老师开展每学期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测试数据的整理归档。

五、班级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

班级心理委员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接受班主任管理与考核,在业务上接受心理咨询室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一)心理委员的管理

班级心理委员要不定期进行工作汇报。 1)汇报对象:班主任 (2)汇报内容:

①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 ②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③本班学生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④本班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3)汇报形式:书面或口头

(二)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

1.班级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享受班干部待遇,对各班心理委员的学期、年度量化考核纳入班级考核。

2.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参照心理委员的职责标准,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各班主任负责、推荐,上报心理咨询室备案。

3.每学年组织心理委员评比表彰活动。按全体班级心理委员10%的比例对表现突出者颁发“优秀班级心理委员”奖励证书。

4.对于不遵守保密原则、玩忽职守、造成恶劣影响的心理委员,学校将立即取消其心理委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