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校园新闻
首页 >> 走进孟小 >> 校园新闻 >> 文章内容
落实语文要素,让习作有法可依
记优秀教师张丽娟牵手活动
 
作者:刘妍   来源: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8日 11:22:55
 


  金秋十月,秋意甚浓,桂子飘香。10月17日下午,新北区区级语文教研活动暨新北区优秀教师张丽娟校长牵手活动在孟河中心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统编教材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为研究主题,分上课、专家引领评课指导及重建和微讲座三个环节。

  第一节课,由孟河中心小学的胡叶老师执教《麻雀》,课堂上胡老师以猎狗和麻雀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在猎狗和小麻雀、老麻雀之间发生的事情。胡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故事的经过中老麻雀的勇敢形象,感受老麻雀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节课,西夏墅中心小学杨芸佼老师执教《桥》,杨老师引导学生用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并加入时间、地点、来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品读句子,感受山洪如魔的环境,品味老汉如山的形象,体会出老汉严中有慈的父爱和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杨老师从学情出发,放慢速度的教学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一场视听盛宴之后,参加本次活动的新北区40多位语文教师齐聚在创新楼会议室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研讨。在评课过程中,张校长针对两位老师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统编教材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进行微讲座。张校长就胡老师执教的《麻雀》提出重建建议,这是统编版四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明确地写了“《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因此可将教学目标设为:1.分辨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学生刚接触屠格涅夫的小说,导入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小说体裁和作家信息。在理文脉时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让学生交流故事的起因,在思维的碰撞中交给学生判断事情起因的方法,起因应能够推动故事的发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时还应像杨老师一样,加入时间和地点两个要素。而在精读课文时,张校长在讲座中指出,可让学生把找到的描写老麻雀勇敢的句子按照“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划分,并横纵对比,从而发现横着是作者写作的不同角度,而竖着看就能发现在一句话中,既有作者看到的,又有作者听到的、想到的,而想到的正是建立在看到和听到的基础上的。在品读语句时,可重点让学生体会老麻雀飞下来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它面对猎狗时的惊恐这一对矛盾,从而明白母爱是老麻雀勇敢的原因。针对杨老师执教的《桥》一课,张校长提出,六年级的预习要前置,字词学习和梳理文脉放到预习单上,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腾出时间。教学要基于学生学情,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放慢速度,多一些耐心。张校长指出,不同的单元关注重点不同,例如小说要教学生关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如何把握住重点呢?这就要求教师们关注单元的前言后序,前言后序就是单元导语和交流平台,单元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交流平台则揭示了作者的写作密码,为教法和学法提供了参考。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踏踏实实地做好书上的课后习题,对每道题都要心中有数,这些是解读课文、把握教学方向的抓手,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张校长的评课及讲座为在座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方向,对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老师们心中更加明了。

  本次牵手活动的开展,让孟小语文组教师及新北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习得了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的习作有法可依。

        (撰稿:胡叶     审核:刘妍      摄影:张亚昕)

  

QQ图片20191018111954.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